湖北武汉张自忠路
承载“尽忠报国”之魂的街巷
张自忠 山东临清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,张自忠率部一战淝水,再战临沂,三战徐州,四战随枣,所向披靡。1940年5月,在枣宜会战中他亲自率领部队与日军决战,身中七弹壮烈牺牲。
“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,海不清,石不烂,决不半点改变!”张自忠将军的绝笔信,至今仍如惊雷般回荡在历史长河中。7月1日,走在武汉市江岸区张自忠路上,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讲起将军的故事,声音微颤:“张自忠的忠勇之气,是刻进中国人骨血的精神基因。”
张自忠的名字,曾与“汉奸”的骂名纠缠。1937年北平沦陷,他奉命留守周旋,却被国人斥为“张逆自忠”,遭报纸攻讦、同胞唾骂。他化装逃离敌营时留下誓言:“吾一日不死,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!”
湖北这片土地,记录着他最后一战慷慨赴死、捐躯报国的英雄壮举。
展开剩余56%1940年5月,枣宜会战烽火连天。时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本可坐镇指挥,却亲率将士前往死战。在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,他身中七弹,临终前对副官疾呼:“我力战而死,自问对国家、对民族可告无愧!”日军清理战场时,在他染血的军装里发现两封未寄出的家书,字字体现为国赴死的决绝。
将军殉国,天地同悲。毛泽东同志为张自忠题写挽词:“尽忠报国。”灵柩从宜昌运往重庆途中,十万民众不顾敌机威胁,冒死迎送。张自忠将军的忠勇精神令敌方也深感钦佩,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称其为“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”。
抗战胜利后,为了纪念张自忠将军,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“成忠路”更名为“张自忠路”。如今的张自忠路全长400米,北接汉口中山大道,南抵江滩。清晨的菜市场人流熙熙攘攘,街边的热干面香气蒸腾,这条以抗日英烈之名命名的道路,早已融入武汉的城市血脉。
从背负误解的艰难岁月,到血染沙场的壮烈殉国,再到以英雄之名为路名的永恒纪念,张自忠的事迹印证:真正的忠诚经得起至暗时刻的淬炼。这条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道路承载的历史重量与精神光芒,也持续照亮着后来者。今年4月,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的研学课堂搬到了张自忠路,学生们在路牌下聆听将军的事迹。学生袁嘉辛感慨:“走在这条路上,有一种与张自忠将军隔空对话的感觉,非常感动。张将军的故事激励着我,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。”
古语说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,周静认为,让学生用脚步去丈量这条英雄路,到现场去感受烽火岁月,那一刻,历史不再是课本的铅字,而成了少年血脉里奔涌的热度。
如今,抗战胜利已80年,张自忠路早已成为穿越时空的“忠义隧道”,成为湖北人乃至全国人民记忆里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。
发布于:湖北省传金所配资-实盘配资-配资平台配资-股票配资网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